
雷达与对抗毕业论文范文(雷达专业论文)
中电14,雷达第一处,亚洲最大! 中电29电子对抗,中电38,雷达机组整体! 宇宙飞行二院23处。 以上被称为雷达四大所! 还有其他在搞雷达的地方!
雷达与对抗毕业论文范文,谁能介绍一下比较有实力的雷达研究所吗?
中电14,雷达第一处,亚洲最大! 中电29电子对抗,中电38,雷达机组整体! 宇宙飞行二院23处。 以上被称为雷达四大所! 还有其他在搞雷达的地方!中电10四川,22青岛天波雷达,27郑州,雷达也在做。 比以上弱一些的中航607无锡、615青岛,也是比较好的雷达站中船723南京、724扬州,船舶雷达研究所西安兵器工业集团第206所,从事火控雷达的大学西电、电子科大、北理工比较强。

雷达反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?
雷达抗干扰包括技术抗干扰和战术抗干扰。 技术抗干扰主要包括扩展:雷达频段、变频、提高有效辐射功率、降低天线副瓣电平、防止接收机过载、采用抗干扰的新雷达体制等。战术抗干扰主要有合理配置:雷达网,与其他探测手段综合运用,跟踪和破坏干扰源等。
目前,电子技术的发展使雷达干扰与抗干扰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。 雷达抗干扰需要对雷达各系统采取适当的抗干扰措施,提高雷达的整体抗干扰能力。 同时,抗干扰技术需要与相应的战术相结合,发挥更好的性能。
数据扩展
为了实现对雷达的有效干扰,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。 在空间上,干扰方向必须对准雷达,以便雷达接收干扰信号。 在频域内,干扰频率应复盖雷达工作频率或与雷达工作频率相同。
在能量上,干扰的能量必须足够大,使得雷达接收机能够接收的能量大于其最小可接收功率(灵敏度)。 在极化中,干扰电磁波的极化应尽量接近雷达接收天线的极化,使极化损耗最小。 信号形式上,干扰的信号形式应能对雷达接收机产生有效干扰,提高其信号处理难度。
雷达同频干扰的图像特点?
同频干扰原是不同平台上同态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现象,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,同频干扰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干扰方法,往往在雷达工作中受到有意施加的同频干扰。同频干扰同时具有抑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的特点,同频干扰可以在雷达各脉冲的重复周期内产生大量的脉冲信号,引起雷达接收机的饱和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,同时通过脉冲信号产生假目标引起虚警
根据脉冲重复周期的不同,同频干扰主要分为同频同步干扰和同频异步干扰两种。 当干扰源与雷达脉冲的重复频率存在相同或倍数的关系时,表现为同频同步干扰,反之,当干扰源与雷达脉冲的重复频率不存在倍数的关系时,表现为同频异步干扰。
军用铝箔条干扰雷达第一次投入使用时效果如何?
箔条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雷达干扰手段。 其基本原理是向空中投放大量金属薄片或细条,这些金属薄片或细条可以悬空一段时间,形成箔条云团。 箔条云团能有效地反射雷达信号,在雷达显示器上产生密集的回波亮点,掩护己方飞机目标,达到干扰敌方雷达探测的目的。 铝密度低,电磁反射特性好,且成本低,是制作箔条的理想材料。第一次使用箔条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德战场。 其实当时的美国、德国、英国分别发现了箔条干涉的机制。 箔是美国人起的名字,德国人称之为锡箔条,英国人称箔条为“干扰窗”。 但这些国家在发现箔条干扰机制后,将其视为高度技术机密,拒绝轻易使用。 因为这个机制很容易被敌人掌握。 最终英国人为了掩护轰炸机先在战场上使用了箔条干扰。
1943年7月24日-25日晚,英国为了支援大规模轰炸机编队对德国汉堡的空袭,首次在作战中加入了大量的“干扰窗”箔。 当时的箔用纸包装,用橡皮带捆扎,一包里有规定数量的细条。 主要靠人力投入,投入速度在每分钟两包左右。 箔投入后,在气流的作用下逐渐分散,慢慢飘落。
这是首次用于实战,但这些箔条干扰效果明显,德军“维茨堡”和“维茨堡巨人”雷达都受到严重干扰,可以引导夜间战斗机飞行,也可以引导防空高炮射击德军探照灯甚至找不到目标。 因为控制探照灯的雷达也被箔条干扰了。 在箔条的掩护下,英国的空袭行动大获成功。 在后来的作战行动中,投箔成为英军空袭行动中常用的战术。 据统计,使用滑油前,英国夜间轰炸机损失率达5.5%左右,使用滑油后损失率大幅下降至3.5%左右。
